農副產品明碼標價 商戶違規掛牌公示 今年以來,針對漫天要價的“欺生”和利用電子臺秤作弊的現象,小欖鎮逐步建立起短斤缺兩掛牌公示、農副產品明碼標價、電子臺秤統購統管的糾察機制,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。 昨日上午,小欖鎮*、物價所召集38家農貿市場負責人專項工作會議。該鎮*副局長何巨怡表示,到明年9月前,小欖38個農貿市場都將完成電子臺秤統購統管、農副產品明碼標價的管理體制,從源頭上杜絕價格欺詐。 去年底,26歲的劉在小欖某市場買菜打火鍋,由于不懂粵語,一番“雞同鴨講”式的講價之后,以15元/斤買下了20元的香菜,剛付完錢就遭到其他檔主的嘲笑。原來,當天各大市場香菜單價不超過8元。 “有的菜販喜歡欺生,那次以后我寧愿多走幾步去超市買菜”,劉說:“根本原因在于蔬菜沒有明碼標價,價格不透明”。不過,在實施“明碼標價”的小欖天光墟市場和北區市場,這種欺詐行為早已沒了空間。 昨日上午記者在北區市場看到,所有的蔬菜、水果、肉類都貼上了統一的標價牌:豬腳12元、排骨17元、西洋菜3元、生菜2元、沙糖桔5元…大部分顧客都不再和檔主講價。 “雖然法律明確要求明碼標價,但討價還價一直是傳統習慣,剛開始有很大的難度”,北區市場譚振云介紹,為推進明碼標價工作,所有的價格牌由市場統一制作,商戶只承擔一半的費用,目前標價工作已覆蓋蔬菜、肉類、水產和雜貨,接近100%。 “明碼標價并沒有影響我們的生意,現在價格透明了,比的是青菜的質量和服務態度”,一家蔬菜檔主告訴記者。 今年7月,小欖鎮質監辦聯合物價所、*和個私協會發起專項整治活動,并與全鎮38家市場管理方簽訂了誠信計量承諾書:*次違規者將被沒收作弊器具,停業整頓掛藍牌7天,按貨值10倍賠償消費者;第二次違規者停業整頓掛黑牌15天,第三次違規者則無條件退出市場,并接受監管部門的處理。 小欖鎮*副局長何巨怡介紹,檢查組在東區、廣成、績西、聯豐、埒西一、升平、五埒、西區、裕豐、績東一等10個市場共查獲43把帶作弊功能的電子秤。南方日報記者曾跟隨專項執法組前往三家市場突擊檢查,發現7家商戶正在使用有后門程序的電子秤。在一家水產檔口,一斤魚居然可稱出1.6斤。 “作弊電子臺秤通常來源于上門兜售的電子臺秤,沒有固定的商鋪。密碼設置多種多樣,查獲的43臺電子秤,18個有后門程序”,何巨怡說,根本解決之道是對電子秤實施統購統管。 文田市場是小欖zui大的農貿市場,為打擊問題電子臺秤,三個月前開展電子臺秤統購統管試點。市場管理方推薦三家正規的電子秤經銷商,600多家商戶根據需要自行選購,購買之后統一貼上“小欖鎮市場統管秤”標簽,螺絲口也被鉛印封死。 “以前雜牌電子臺秤太多,作弊手段高明,檢查難度非常大,群眾投訴很多”,文田市場管理處陳偉強說,“現在只要看看防偽標簽有沒有動手腳就行了,zui近幾個月基本實現了"*"。 |